商会新闻

秦人秦商文化 | 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业圈”

引言:

《秦人秦商文化系列》是由北京陕西企业商会2021年重磅推出的最新品牌系列活动,每周推出一片秦人秦商文化系列文章。

《秦人秦商文化系列》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推出,弘扬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科技文明。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秦人历史、文化、农业、科技!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商会将这个品牌作为新的起 点,借此弘扬秦人秦商正能量!

《秦人秦商文化大讲堂》将成为群贤汇聚交流商机的活动:北京陕西企业商会、陕西省驻京办事处、在京陕西籍领导、特邀嘉宾(北京异地省级商会代表)等优秀人才汇聚一堂,交流分享,把握商机。

 你知道为什么购物又叫“买东西”吗?东西这两个字就来源于唐代长安城内两大著名市场“东市”和“西市”。今天我们就带您了解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最早的商圈”。

 

我们常说的“买东西”一词中的“东西”,就是来源于唐长安城的两大集市“东市”和“西市”。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乐府诗《木兰辞》中就有一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诗不但证明当时的商业繁荣及市场细分,而且印证了东、西两市的存在。

东、西两市各有两条平行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四条主干大街在市的中央交叉成井字形,并将整个市区划分成九个长方形。市的规模虽大,但大街小巷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唐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商业中心”了。唐朝时期,占地841平方公里的长安城,总人口超百万。自隋始到唐开国之初,东市和西市就逐渐发展成为长安城两大著名的“商业圈”。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西市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大众平民,更云集了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的国际客商。

在东西两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两市各有八门。每门各与市内主干大街相通。市门有门吏管理。如同长安城内宫门、城门、坊门一样,早晚要随街鼓声而定时启闭。

 

东西市商品,各有不同

 

东、西两市内所有店铺都临街开设于各方的四周。这样临街设店,四面立邸,既便于交通和货物进出装卸,又便于招搅顾客,进行贸易。东西两市的贸易,各自繁荣,也各有千秋。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宅第,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西市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

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末利,严禁百官入市。

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因此,受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东市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但是,在当时的长安城里,东市无论在对外商贸,还是满足城中居民日常生活、生产需要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东市内,除了在建造市场时统一的规划布局外,管理部门也对各店铺门面的大小有相应的规定。“两京市诸行,自由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而实际上,东市里的一些大的商号店铺,规模决不止都是一两间或两三间大小。另外,东市内的店铺,有工商业者私家所有的,也有长安城中的贵族官僚出资营建,以出赁取利的。这些店铺,由贵族官僚营建,赁给商人,课金极高,以致玄宗不得不多次下诏禁止,或为之规定每月赁价。

 

响当当的“国际大都市”

西市是唐代有名的“金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李白诗中也有对西市繁荣的描述:“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图片

唐朝时期,由于战争的迁徙、经贸的往来以及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形成了大批西域侨民、流民、商人、使者等,他们通过“丝绸之路”跋涉万里,纷纷进入长安。这些流入长安的大量人员多流落或旅居在大唐西市及其周边的各里坊内,其中仅集中在西市中的胡商就达到数千人之多,从而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

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这些外国的客商主要卖出香料、药物,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

谢振瓯《长安西市图》

随着西市的不断发展,到了唐朝中期,在西市经商的胡商有了明显增加,公元779年7月前,在长安常住的胡商就达到了数千人之多。胡商、胡人、胡店,久而久之,长安城里的“胡风、胡俗”也就随之在汉人中流传开来,穿胡服、欣赏胡人艺术文化等也成了长安城里汉人的时尚。

古代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

西市作为当时国际性的商贸市场,是帝国经贸交易的主要场所和最大的物品集散地。唐时期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鼓励和优惠的政策来促进“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的繁荣与发展,使得作为唐代中外交流及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的西市及其周边胡人聚居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济特区”的某些特征。

当时的大唐西市它不仅具有国际贸易的特征,也具有现代商业活动早期的雏形。在西市的220行中,既有质押典当性质的寄附铺,也有具有早期银行性质的柜坊,人们可以在这里存钱、借贷;有些胡商就在西市从事放债和借贷业务,据说唐大和、开成年间,唐文宗李昂曾下令借贷者偿还“藩客本钱”,不得使“外商过受损失”,“免令受屈”。

除此之外,在西市中部北侧还建有波斯邸和常平仓,波斯邸不仅具有居商性质,而且可以在这里存放货物和联系买卖,具有早期的商务中介和仓储物流性质。在西市中心,还建有市署(管理市场)和平准署(管理物价),各条街市也明显具有不同的特色,如东南部集中进行丝绸、帛绢类贸易,东北部放生池附近则主要是马行、麸行等旅行服务设施,整个西市俨然具有一个现代商市的构架。

那些年,这里的传说和传奇
                                                                                            大唐西市博物馆一隅

西市有关胡商的记载很多,但也保留了不少关于古代汉族文化的传奇故事。传说中,吕洞宾在酒肆中被云房先生钟离权点化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即“黄粱尤未熟,一梦到花胥。”相传,隋代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爱情故事,也发生在西市。历史上的西市不单单发挥着经贸区的作用,同时也有其他用场,比如作为刑场。唐代著名酷吏,也就是撰写《罗织经》的来俊臣就是被斩首于西市。

除东市、西市之外,唐代时期长安城中的商业市场,还有过中市、南市与新市。

中市位于朱雀街东第二列安善坊及大业坊之北半部,面积约占一坊半,设置于高宗至武则天时期。中市为口马牛驴之肆,位置约在东、西两市之间;南市位置在安善坊。据《唐会要·市》载:“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十月五日,西京威远营置南市。”而《唐两京城坊考·安善坊》注载:“按威远军,当即在此坊。”新市位置在城北芳林门南。据《唐两京城坊考·禁苑》记载:“(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置新市于芳林门南。”

悠悠千年,时光荏苒。现在的西安,不仅仅有西市,更有着未央路、钟楼、小寨等大大小小数个商圈,为八百万西安市民提供生活服务。未来,这些商圈将会为提升西安人的生活品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