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新闻

秦人(秦商)文化系列 | 你不知道的秦商那些事(二)

引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励广大会员砥砺奋进,北京陕西企业商会特别推出秦人(秦商)文化系列活动。通过深度学习及发掘秦人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新媒体宣传、秦人(秦商)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弘扬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科技文明。让广大会员及更多国人进一步了解秦人历史、文化以及科技力量——知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商会将系列活动作为新的起点,以身作则,带领会员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弘扬秦人秦商正能量,以此献礼建党100周年。

本期继续讲述曾经的“天下第一商帮”——秦商背后鲜为人知的热血故事,凤凰网陕西专程采访“清末女首富”周莹的后人——吴国华老师,带你走进周莹的世界,同时揭秘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背后的拍摄故事。

“秦商精神”内核

创新改革,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吴国华老师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

 

电视剧拍摄背后的故事, 为“安吴寡妇”正名 还原一个真实的周莹

凤凰网陕西:现在我们都在强调“秦商精神”,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非常火。电视剧里的主角周莹,就是清末的秦商代表,也是一名杰出的女性。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以周莹为原型,将家族故事写出来?

吴国华:说来话长,《那年花开月正圆》改编自我的家族故事,周莹是我的太奶奶,吴怀先是我的爷爷。

2007年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内容关于我太奶奶周莹的书,书中有大量对我太奶奶周莹和爷爷吴怀先的诋毁,其侮辱的情节和语言对我们后辈造成很深的伤害,随后我们以“名誉侵权”诉讼法院,经审理我们胜诉。法院判原书作者登报赔情道歉,恢复我们家先辈的名誉,并判该出版社从宣判即日不得出版再版发售,书店在售书立即下架不得销售。

 

为此我们的律师建议由我来写一本吴家真实的故事,借此机会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周莹和她的儿子吴怀先。

娓娓道来的家族故事 “那年花开”一波三折

凤凰网陕西:正因为外界对真正的周莹本身以及吴家家族故事的不了解,进行了相当程度上的杜撰和捏造,所以您一定要还原一个真实的周莹,通过这个契机,您开始走向自己的创作之路?

吴国华:对,在打官司的这两年中,我收集了大量的家族资料,一是我需要对我的家族脉络和故事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二是我在打官司中,需要拿出真实资料“用事实说话”。

我从2009年年底,就产生了写这部剧的想法,开始创作时,我将它定名为《大义秦商》,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叫李源,是陕西挺有名的导演,他对我的想法很支持,并告诉我:“您来写,我来拍!”

于是我先写了一万多字的故事大纲,朋友们看到之后都很激动,并继续鼓励我写作,我又在原有的一万多字的大纲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到三万多字。

很可惜,后来我的这位导演朋友因病休养导致拍摄计划无法实施,这时西安电广传媒得知这个事情后,想要与我进行合作,他们要求我在2011年6月30日完成40万字的大纲,后因种种原因没有继续。

2011年年底,北京华视娛乐投资公司决定投资《大义秦商》(后改名《那年花开月正圆》), 制片方先后请陕西西影原厂长延艺云为此片的艺术总监、丁黑为此剧的导演。

因这部剧先后几任编剧改编都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直到现任编剧苏晓苑接手后,才打破原来的格局,重新进行编写。历时约三年的时光,终于写成了现版的剧本《大义秦商》,后又被改名《那年花开月正圆》。

 

拍摄历时252天:选角好似“天注定”  院落搭景“最走心”

凤凰网陕西:您当初在选角方面有哪些参与呢?你认为剧中的人物与原型有哪些相似之处?

吴国华:说来也巧,最早我在写故事、做策划案的时候,当时需要拟选导演和演员,那时候我写下来的导演就是丁黑!写下来的女主角就是孙俪!

因为写完这个故事,我脑海中浮现出来周莹的轮廓,就是孙俪那样小巧的、聪慧的、同时也是精明的、具有大智慧的——她们真的挺像呀!

后来,孙俪看到剧本之后很感动,决定接这部戏。从这时候起,我们就进入到了正规的筹备阶段,于2016年的10月8日在山西太谷开机,到2017年的10月8日电视剧播完,从开机到播完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凤凰网陕西:这部剧都在哪些地方有布景?

吴国华:我们在山西太谷搭景,拍摄只用了40来天。转场横店拍摄了10多天,12月再转到无锡,此间我们还在上海、湖州等地拍摄,同时在陕西也取了一些空镜头,主要是一些陕西的风光和自然环境的大景,一共拍了252天。

凤凰网陕西: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电视剧拍摄搭景的一些过程?

吴国华:我相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吴家、沈家、胡家、杜明礼家的景都非常美,这次剧组的搭景的时候参考了大量的陕西官宅元素资料,把这几家“大院儿”都做的美轮美奂,真的特别到位!

 

有一集拍的特别唯美,那一集里周莹喝醉了独自一人打着灯笼踉跄地沿吴家大院走,她在醉眼朦胧中,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一些场景,甚至见到了在院落里赏月亮的吴聘。那一段是一个长镜头直通到底,真的太美了!其中,院落里的道具,就是当年吴家的。

咱们就拿片子里的“吴家大院”来说,“吴家大院”里那些种着花草的石盆,还有石桌等道具,实际上都是我们吴家东院真正在用的那些东西。现在还在那儿摆着呢!

这四个院落可都不是“同景”,是剧组真的用心搭了四个院儿!这次搭景儿,光室内的景就占5万多平方米,加上室外的景,大概共10万平方米。

而且咱们的美术总监是叶锦添老师,经叶锦添老师之手的服装道具简直美到让人惊叹!每套衣服的色彩和花纹图案都和剧中人物的性格相对应,男角的衣服也做的相当精美。在整个剧中,每件服饰、每帧画面都特别精益求精!

剧组搭建泾阳一条街  请陕西大厨街头搞美食

凤凰网陕西:这部电视剧带火了泾阳的旅游,茯茶小镇、郑国渠、吴家大院,甚至连三原的周家大院都异常火爆,人非常多。这部剧不仅带动了旅游,还将陕西小吃又推向了一个新热潮。

吴国华:对,为了让电视剧看起来更有“陕西味道”,我们还特地搭了“泾阳一条街”!又请了厨师来做陕西美食。

电视剧里,“泾阳街头”熙熙攘攘,街上卖的有各种各样的陕西小吃特别诱人,比如剧里面周莹最爱吃的甑糕,还有咱陕西的凉皮、羊肉泡馍、水盆羊肉、肉夹馍、胡辣汤……这些都是我们从西安专门请的大厨师在剧组搭建的“泾阳一条街”上做的!

从还原周莹 到解读“吴家家训”

剧中塑造的“卖艺女” 到底是怎样的“女秦商”?

凤凰网陕西:据我所知,周莹本身是三原周家大院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而电视剧将周莹直接改写成了一个走江湖的卖艺少女,剧里面她有很多过去“关中女子”的豪放动作——比如“陕西蹲”,俗称“圪蹴”、还有她擤完鼻涕就往鞋底儿抹、喝茶时直接拿起茶壶就对嘴喝……为什么要电视剧里要改编她的出身,并且给她加一系列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动作,对她重新进行艺术加工呢?

吴国华: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应该是角色对她的要求。比如周莹有凳子不坐,非要“圪蹴”起来。编剧团队将她写成一个不拘小节走江湖的卖艺女,她先被养父卖到沈家再辗转逃到吴家,最后因为“冲喜”嫁给昏迷中的吴聘少爷。这是影视团队想从艺术体现手法上,来突出周莹开始的身世与后来身份转换的强烈对比。

从周莹开始的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个性开始,她在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下忽然成为吴家少奶奶,她的婆婆开始非常苦恼,还要找人给她换上少奶奶的衣裳、教她怎么走路、怎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再到她后期的蜕变,开始统领一个家族、振兴一片产业、解决千万人的生计,成长为一个有使命感、有格局的秦商,发扬秦商精神的故事。

从作品的角度来说,这里是需要很多元素放在角色身上,进行人物反差对比的。这些元素将周莹的成长、成功,以及一个女人的心路历程都结合起来,促使她不断地完善自己,磨砺自己。她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一直被“吴家家训”潜移默化,继承了吴家的“秦商精神”,与她的命运进行了融合。

当然,这是在创作过程中进行的艺术加工——你想想啊,如果这个人物的出场就是个三原周家大院的千金大小姐,一切都四平八稳、知书达理的,整天陶醉在诗词歌赋中,就没有舞台反差了!这些表现手法都是角色的需要。

反正我给编剧团队讲过我的底线:周莹这个角色,你们可以塑造的前后反差大一些,夸张一些,这都没有问题。但周莹这个人物本身,绝对不能被“泼脏水”。

周莹的原型人物肯定不会说蹲就蹲、说擤鼻涕,就敢把鼻涕抹鞋底儿的人。因为她是大家闺秀!那个年代,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能同学堂读书的,周莹是大户人家小姐,家境优渥,周家都是请先生上门来教她读书学习的。

周莹自小就有过目不忘,记忆力超强的本事,据说连她的教书先生都赞她:“小小年纪天赋过人,长大绝后对了不得!”

我太奶奶周莹除了天资聪慧、经商天赋过人外,也与她后天的学习、开创精神、包容精神、与时俱进的“拿来主义”精神息息相关。

360°解读“吴家家训” 秦商精神的一面镜子

凤凰网陕西:您刚才讲到,周莹受到了“吴家家训”的熏陶。电视剧里多次提到吴家家训是“诚、信”二字,吴聘的爸爸还被人称为“三硬商人”:人硬、货硬、脾气硬……这些都是当年吴家传下来的家训吗?

吴国华:我们家的家训其实远远比电视剧讲的更细,电视剧里讲的还是很简单的。

说实话,我今天还专门拿了我自己的讲解词来,不是旅游景点人云亦云的导游词,现在电视剧已经出来了,更多人知道了吴家大院,所以我更要认真地查询家族资料来解读家族历史。

我们吴家家训主要是:乐善好施、济国难、备城防、赈荒年、修书院、置会馆。

我太奶奶周莹、我爷爷吴怀先,甚至我们整个吴家上下,也是严格按照这些家训做的。

“诚”,指有诚心、诚实、诚恳。你有诚意,才能做好生意;“信”包含着:信心、信仰、信念、信任。这些品质的要求,也是对“秦商精神”的注解。

吴家提倡的“乐善好施”,这个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很好理解,除了接济有困难的人以外,接下来,家训中的每一条,都反映着乐善好施。

“济国难”这是从我们吴家第九代起,就是现在所留下来的祖先的墓碑上都有记载。

1840年甲午海战,我们吴家捐银10万两、黄河发水灾、还有一些战事,一直到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等,当年国难当前,我们吴家都有捐银。

当年吴家为朝廷捐银10万两,光绪皇帝代表朝廷给周莹诰命“一品夫人”。慈禧太后代表自己,认周莹当干女儿,给她书写的“护国夫人”。因为朝廷及慈禧本人都认为周莹当年为国家做出了的贡献;当年辛丑条约要赔款,吴家捐银70万两……这些都是在当年的“济国难”。

安吴堡”青训班”

直到我爷爷吴怀先秉承了这样的家训思想,到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家除了捐助大量的财务以外,还把自己家的庄园提供给共产党,办“青训班”。在青训班开设的三年里,先后培养了一万多名优秀抗日干部。

“备城防”,我们家的安吴堡从未被战乱或土匪破过堡。城防的修缮是最重要的,城墙高9米,上面宽度为3至4米的四个角楼、有东西城门、有吊桥、有城河。防卫措施非常安全,备城房也是安抚自己的一方水土安全。在当年战乱时代、或者有土匪袭击的时候,城防就能够捍卫自己的家园。

“赈荒年”,当年因为大饥荒,河南、山东等过来逃荒的人特别多。当年咱们陕西也有荒年,吴家建粮仓以备荒年。那时候,我们吴家的土地给佃户种是不收租子的。但备荒粮时,各家佃户自己若愿意交,一斗也罢、一石也罢、一升也罢、都放进备荒粮倉以济灾荒难民。

从弘道学堂到青训班 培养人才成千上万

凤凰网陕西:从吴家家训中有“修书院”这一项,当年吴家作为秦商之首,非常注重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吧?

吴国华:修书院,对!像当年的三原宏道学堂、泾阳味经书院、女子学堂……这些学堂,我们家都有捐资。

在我们安吴堡一进大村,西边那一大片就是“学馆”。当初的“学馆”是干什么用的?就是让村子里和住在附近的孩子们来读书、学知识的!

过去的孩子进学馆,不仅不收学费,我们还给补贴银两,从小就培养孩子知书达理教化民众,这成为了当年泾三原的风尚。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周莹办了女子学堂后,为了招生,还专程跑到人家泾阳织布局里的职工家里,说服他们家人让女娃来学堂读书,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女子为何要识字读书的。周莹给人家承诺:“只要你孩子来女子学堂读书,每个月我补贴你2两银子,2两银子不够的话,我补贴3两!”这些都是我曾经在书上进行记录的。

那时候吴家不仅支持周围的娃们家来读书,我们还给娃们家管饭,鼓励大家学知识。所以,那时候我们泾三原那片的学习氛围特别浓!泾三原在清未民初一直是陕西的文化中心。

因为修书院的缘故,培养了那个时代很多优秀的人才,像我的四爷爷吴宓、于右任老先生、茹欲立等人他们都是宏道学堂的,他们都接受过当年关中大儒刘古愚的教育,成为辛亥革命的先锋。

与此同时,我们家还参与了当地的修文庙、修城隍庙、修桥补路、修水利等事宜。

关于秦商大格局

建立“陕西会馆” 让乡党们在外做生意有归属感

凤凰网陕西:现在的很多地方都会成立商会,大家成立出一个商会组织。刚才您说到,吴家的家训还有“建会馆”。那个时候咱们的秦商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商会组织或者会馆?会馆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吴国华:建会馆,当年在各地都建陕西会馆。会馆是干啥的?当年做生意的人,走南闯北。有钱人都会住在各地自家的“商号”里,就像我们吴家非常富有,所谓“马跑千里,不吃别家之草;走州串县,不吃人家的饭,不住人家的店”——这是因为当时咱自己家有钱,自己的商号遍地开花。

对于当年那些没什么钱的、做小本儿买卖的生意人可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们需要养家糊口。一路上就贩了那几匹布、卖了那么几包茶叶,就挣了那么几两银子……如果加上他们在外住店、吃饭的钱,对他们来说这成本真心有点儿大。

尤其是咱“陕西乡党”,在外奔波都不容易。他们就可以住在咱的“陕西会馆”里!所谓“吃在会馆、住在会馆,咱陕西会馆对乡党们分文不取!”——这就是秦商精神!身为秦人,有钱的大家都出钱、有力大家出力。都在外打拼做生意,咱相互提携帮忙嘛!咱都是乡党,你缺银子,有人资助你银子;你落难了,也有人帮助你。这至少让在外做生意的陕西乡党们有一种归属感,有一个家的味道。

那时候,只要你是在外做生意的陕西人,遇见困难,就找陕西会馆!陕西会馆会出面帮忙解决问题。这是多大的好事儿!这都是那时候咱们的秦商的一片善心所自发的,团结互助,真的是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暖。

秦商担当大格局 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凤凰网陕西:周莹作为当年的秦商代表,是很有创新精神的人。比如在那个年代,她会给自己的员工实施“银股制”(股份制),让大家多劳者多得;在企业提拔人才,她大肆选贤任能;关于棉花生意,她也能想出“以丰补歉”的方法 。最早还开设刊印局、买土地、开盐票,并给自己的员工们进“阳俸”(员工在世时可领到的退休金)和“阴俸”(员工去世后其家人每月领的补助金),这多少都有点现代企业员工退休后的福利保障意味……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周莹不仅陕西制定“KPI考核”第一人,她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与改革意识的秦商。针对秦商所要面临的“改革与创新”,您怎么看?它们的存在,是否能够使我们了解秦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点题“秦商精神”?现在我们有“秦商博物馆”、“金融博物馆”,甚至建立金融小镇,未来还有网上金融博物馆,这些都是创新。

吴国华:秦商博物馆是让大家了解秦商的诞生、事迹、发展的。金融博物馆,我认为他们是从金融货币的发展史、陕西金融文化来入手的。这些都是好事,秦商与陕西金融的发展兴旺相辅相成。

我觉得秦商博物馆只是客观陈述了一下咱们秦商的发展历,什么做生意讲究“诚”、“信”二字、货真价实;“三硬商人”:人硬、货硬、脾气硬……

这些描述还是没有站在大格局上看秦商。描述的只是关于秦商精神的一部分内容,没有点题到我们秦商最根本的东西。

秦商精神到底是什么?到底要做什么?像我刚才所说的济国难、乐善好施、赈灾荒、备城防、修书院……

这些举措是每个从商的“秦人”的担当!作为秦商,你除了要担当你的家庭、你还要担当这个社会、担当你的国家、担当你的民族。

所以,作为秦商,本来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大商帮。只是后来因为没有人宣传,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

我们有责任把秦商精神进行宣传发掦广大,拍这部电视剧的初衷就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秦商的代表人物吴氏周莹。她的坚韧、大义、进取、创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吴氏周莹实现吴家复兴的梦想的吴家精神,是吴家的“精、气、神”,也是秦商的。

秦商精神究竟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周莹的梦 ——“夜深沉,梦更深”

凤凰网陕西:吴老师,您刚才说自己在继承和发扬“秦商精神”方面具有使命感,《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电视剧已经播完了,您接下来再发扬秦商精神的工作中,将会做些什么呢?

吴国华:我的《大义秦商》(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小说正在整理,还准备拍《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第二部,既然有“花开”,就一定要有“结果”。第二部主要是以我的爷爷——吴怀先为故事主线,讲述他是如何继承吴家家训,并发扬“秦商精神”的故事。

凤凰网陕西:我们非常期待您的小说出版,还有《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第二部!

吴国华:我可以给你们“剧透”小说的其中一个章节,就是周莹“哭棺”的那场戏,这一个章节叫做《夜深沉,梦更深》。你来读读我的文字,感受一下……

 

凤凰网陕西:头上裹着孝布的周莹,忽然挣脱左右架着她的丫头的胳膊,扑向棺木,哭着大喊一声:“吴聘——!!!”口吐一口鲜血,昏死过去。周莹就这样昏睡了三天三夜,房间里静的连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

昏昏迷迷,周莹看见吴聘穿着那天认门子时穿的衣服,秋香色立团花吴掖肩袖,腰中系着长命一起鸾络绦穗,微笑着向她走来,拉着她来到了他俩相识时,感恩寺的大殿前。门柱的楹联是吴聘起的上联……周莹嘴角微笑对下联……

吴聘对她说:“嵯峨是咱泾阳的山,龙泉是咱泾阳的水,青柏是在安吴,丹桂在孟店。无论如何,你要撑住!不要看咱吴家诸事不顺,你要能成事时,不忘咱们的山、咱们的水啊!”

吴聘又搂着她左转右拐,来到了比现在吴家更大的房子,两边是抄手游廊,正面五间大房,上有一匾,烫金的三个大字‘式易堂’,满院子没有一个人。

吴聘给她说:“这‘式易堂’以后就交给你啦!”……吴聘缠绕着她的青丝,一圈一圈,一遍一遍……怀先骑着的那匹小红马扬蹄向她跑来,怀先从马背上跳了下来……”(朗读)

吴国华:读完了,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凤凰网陕西:文字的意境很美,非常期待吴老师的小说出版!

吴国华:当初我写到这里,感动到泪流满面。这部作品,包括我的下一步作品,还是要把秦商的精神提到一个高度。而我恰恰是就有这样使命感的人,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为秦商精神的发扬做出贡献。

  来源:凤凰网陕西

作者:王茜